很冷淡地看待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出自《明史・兵志三》:操江又以向非本属兵,难遥制,亦漠然视之,非委任责成意。很冷淡地看待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 复制出处:《
详细解释
谓经历危险。出自《明史・外国传・日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经历危险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外国传・日本》:“外夷修贡,履险蹈危,来远,所费实多。”用
详细解释
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。出自《明史・于孔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晚节:指晚年的节操。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于孔兼传》:“疏论都
详细解释
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。出自《明史・梁材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有气节。砥:磨刀石;节:节操。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梁材传》:“砥节守公如一日,帝眷
详细解释
见“枕戈待旦”。出自清・张廷玉《明史・吴良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提防。见“枕戈待旦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张廷玉《明史・吴良传》:“夜宿城楼,枕戈达旦。训将
详细解释
重复错杂出现。出自《明史・刘菃传》:今民穷财殚,府藏虚罄,水旱盗贼,星象草木之变迭见杂出,万一祸生不测,国无老成,谁与共事。重复错杂出现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菃传》:今民穷财殚,府藏
详细解释
亦作“言不逮意”。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。出自《明史・广西土司传二・思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说话或作文等。亦作“言不逮意”。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
详细解释
拱着手,坐着看。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问。出自《明史・徐有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不过问。拱着手,坐着看。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
详细解释
掩饰错误和罪过。出自《明史・徐学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掩:遮盖。掩饰错误和罪过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徐学诗传》:“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……文词便给
详细解释
见“招权纳贿”。出自《明史・石亨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贪财。见“招权纳贿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石亨传》:“因劾亨招权纳赇,肆行无忌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
详细解释
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出自《明史・方从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“祸国殃民”。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方从哲传》:“代营
详细解释
形容情况非常危险,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出自《明史・马士英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形容情况非常危险,一天都过不下去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马士英传》:
详细解释
犹言负固不服。出自《明史・林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犹言负固不服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林润传》:“龙文卜筑深山,乘轩衣蟒,有负险不臣之心。”用
详细解释
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同“直言无讳”。出自清・张廷玉《明史・弋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同“直言无讳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张
详细解释
多次重复错杂出现。出自《明史・刘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重复出现。叠:重叠;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多次重复错杂出现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茞传》:“今
详细解释
保持自身纯洁,爱护他人。出自《明史・刘魁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为人处世。洁己:保持自身纯洁。保持自身纯洁,爱护他人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魁传》:“所至洁己爱
详细解释
谓多方寻求罅隙。出自《明史・外戚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谓多方寻求罅隙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外戚传序》:“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,汰如寿宁兄弟,庸
详细解释
身负罪责;争取立下功劳;借以赎罪。出自《明史・史可法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借指赎罪。身负罪责;争取立下功劳;借以赎罪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史可法传》:“
详细解释
揭开蒙盖物,摇掉将落的枯叶。比喻轻而易举。出自《明史・杨乃郭詹等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。发:揭开;蒙:蒙盖物;振:抖动。揭开蒙盖物
详细解释
谓依附、投靠某一门派或集团。出自《明史・阉党传・门克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没有自己的见解。谓依附、投靠某一门派或集团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阉党传・门克新》:“
详细解释
见“深文傅会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徐石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深文傅会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徐石麟传》:“当是时,帝以威刑驭下,法官引律,大抵深文
详细解释
犹言党邪陷正。出自《明史・路振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多用于坏人。犹言党邪陷正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路振飞传》:“崇祯四年征授御史,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,党
详细解释
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。出自《明史・何腾蛟瞿式耜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意志坚强。折:挫折。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
详细解释
同“愤世嫉俗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姜士昌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憎恨世俗。同“愤世嫉俗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姜士昌传》:“居恒愤时疾俗,欲以身挽之。”用法:作
详细解释
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出自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洞烛:洞察;洞悉。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
详细解释
指分立门户,比喻结党营私。出自《明史・华允诚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结党营私。指分立门户,比喻结党营私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华允诚传》:“四海渐成土崩瓦解之
详细解释
正直敢言而自许很高。出自《明史・夏言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謇谔:正直敢言;自负:自恃。正直敢言而自许很高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夏言传》:“性警敏,善属
详细解释
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。出自《明史・章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章懋传》:“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,
详细解释
是对刀笔吏的蔑称。出自《明史・汤开远传》:吏部惟杂职多弊,臣乡吴羽文竭力釐惕,致刀笔贾竖哄然而起,羽文略不为挠。刀笔:古人在竹简上写字,错了用刀削去重写;贾竖:相当于“小子”。是对刀笔吏
详细解释
以诚心对人。出自《明史・邹智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诚:真心;物:他人。以诚心对人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邹智传》:“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?由其进身之
详细解释
犹蝇营蚁聚。比喻不顾谦耻,趋炎附势,到处钻营。出自《明史・阉党传・崔呈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犹蝇营蚁聚。比喻不顾谦耻,趋炎附势,到处钻营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同“束手待毙”。出自《明史・黄得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束手待毙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黄得功传》:“主逃将溃,无所一用其力,束手就殪,与国俱亡
详细解释
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出自《明史・云南土司传二・麓川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用于盟誓。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 复制
详细解释
见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外国传一・朝鲜》。一般作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外国传一・朝鲜》:“忠州左右乌、竹
详细解释
指帝王流亡在外。出自《明史・王竑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帝王流亡。乘舆:帝王坐的车。指帝王流亡在外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王竑传》:“向使乘舆播迁,奸党犹
详细解释
谓荣显至极。出自《明史・邵经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荣显至极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邵经邦传》:“如徒加以非分之任,使之履盈蹈满,犯天人之怒,亦非
详细解释
同“靡然向风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张岳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形成风气。同“靡然向风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张岳传》:“谈虚论寂,靡然成风。”用法:作谓语;指形成风气。
详细解释
指人的品德高尚,性格平和,没有什么奢望。出自《明史・诸王列传》:性廉静寡欲,淑人熊氏早卒,不再娶,独处斋阁者二十六年。廉:品行端正;静:脾气平和;寡欲:欲望很少。指人的品德高尚,性格
详细解释
没有一点差错。出自《明史・王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一点不差。没有一点差错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王琼传》:“继者按稽之,不爽毫发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形
详细解释
宵衣旰食,非常劳苦。形容勤于政事。亦作“宵旰焦劳”、“宵旰忧勤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吴时来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勤于政务。宵衣旰食,非常劳苦。形容勤于政事。亦作“
详细解释